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两种镜片的优缺点
发表日期: 作者:
到目前,科学家们已经发展了多种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成像系统。其中最为普遍的两种类型是棱镜型和物镜型。棱镜型成像系统的隐失场是通过入射光经棱镜发生全反射产生的,而物镜型的是通过入射光经物镜本身全反射产生。隐失波激发生物样品的荧光分子,荧光分子所发射的荧光经过物镜成像到照相机或CCD上实现对生物样品的记录。
两种形式的显微镜各有优缺点,对于棱镜型而言,实现起来相对简单,同时它的缺点也很明显:由于要达到较高的光学分辨率,要求接收荧光的物镜工作距离较短,这样留给生物样品和物镜之间的空间较小,所以在此仪器上安装一些诸如原子力显微镜、近场光学显微镜等其他探测仪器非常困难。
并且由于荧光的接收必须经过被观察样品的上部,这样荧光必然会有散射、衰减及其它光信号的干扰,使观察的效果有所下降。而对物镜式而言,则可以克服以上缺点。物镜式显微镜的物镜既作为收集样品荧光信号的接受器,同时又作为发生全反射的光学器件。
激光聚焦到物镜后焦面并经过物镜边缘入射,物镜出射光为平行光并斜入射至盖玻片上,调节激光入射位置和角度,即可达到全内反射要求,从而实现隐失波照明。隐失波所激发的荧光仍旧经过物镜接收,通过双色镜滤掉除荧光以外的其它波长的光,成像在物镜后方的照相机或CCD上,实现对生物样品的荧光记录。由于样品上方空间完全空出,并且所接受的荧光没有被样品干扰,所以目前大多数生物学家采用物镜式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。
上一篇:显微镜物镜的性能标志
下一篇:LEICA体视显微镜与普通显微镜的区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