显微镜油镜的维护和使用原理
发表日期: 作者:
通型生物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几百倍。一般真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个体较大,用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即可得到良好的效果。但要看到经染色的细菌的形态和真核生物细胞的形态构造,最好使用油镜头。
油镜比干燥系高倍物镜的工作距离短得多,最短的只有0.1mm,且调焦程序又不同于干燥系物镜,操作时须特别细心,防止油镜压碎标本或损坏油镜。
先在干燥系高倍物镜下找准被检物,并置于视野中央,然后升高镜筒约1.5cm,再把油镜头旋转至对准正下方。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滴一滴浸液(镜头油),将头偏于一侧观察,下降镜筒,到物镜的前透镜与浸液接触时停止。继而从目镜里细心观察视野,旋转粗准焦螺旋,使镜筒缓慢地上升,刚出现不太清晰的物象时就换用细准焦螺旋,至物象清晰后进行观察。
初次使用油镜,也可按照干燥系物镜的调焦程序调节焦距。即先下降镜筒至物镜最接近盖玻片,但绝不能压在标本上,再上升物镜调焦。但此法有将浸液挤出去和造成空泡的缺点。若上调粗准焦螺旋时,镜筒已升到油浸镜头离开油滴,仍不能发现被检目的物,须重新调节。
油镜使用的镜头油为香柏油或石蜡油。因香柏油黏稠度较高,使用之后擦拭较麻烦,因而许多人采用石蜡油代替使用。滴浸液时,要尽量避免气泡的形成,如果形成了气泡,可用解剖针尖将气泡排在一边,以免影响观察。
油镜使用完毕,提升镜筒约2cm,把油镜转离光轴,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大部分油,再用浸少量二甲苯的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残余油迹,最后用干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二甲苯。擦拭时要顺镜头的直径方向,不要沿镜头的圆周方向擦。玻片标本上的油也要进行清洁,即把一小张擦镜纸盖在载玻片油滴上,在纸上滴一些二甲苯,趁湿把纸往外拉,这样连续作三四次即可干净(如果是使用石蜡油,清洁时只用擦镜纸不必滴二甲苯)。
由于细菌体积微小,故在细菌的形态学研究中,经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油镜,才能比较清楚地进行观察。因此,同学们必须熟练地掌握油镜的使用及保护法。
油镜的使用原理:
油镜的透镜很小,光线通过玻片与油镜头之间的空气时,因介质密度不同,发生折射或全反射,使射入透镜的光线减少,物象显现不清。若在油镜与载玻片之间加入和玻璃折射率(n=1.52)相近的香柏油(n=1.515),则使进入透镜的光线增多,视野亮度增强,使物象明亮清晰。